中文名称:辣根过氧化物酶
英文名称:Peroxidase
别名:过氧化物酶
CAS:9003-99-0
EC:1.11.1.7
来源:鲜辣根
性状:红棕色无定形冻干粉末
活性:≥500 U/mg RZ≥3.0
杂质:磷酸酶≤0.001%
稳定性:−20℃可保存3年
分子量:~40 KDa
等电点:3.0~9.0
抑制剂:氰化物、硫化物、氟化物、叠氮化物
最佳pH:6.0−7.0
最佳温度:45℃
应用:该酶用于临床分析中对过氧化氢的酶学测定、组织和细胞化学中的蛋白质示踪剂,神经学中的实验工具以及酶免疫分析中的酶标记。 概要:辣根过氧化物酶是从辣根(Amoracia rusticana)中分离出来的,属于过氧化物酶的铁原卟啉基团。与过氧化氢结合,产生的络合物可以氧化各种各样的供氢体。HRP 是含有四个二硫键的单链多肽,它是一种含有 18%碳水化合物的糖蛋白。碳水化合物由半乳糖、拉伯糖、木糖、岩藻糖、甘露糖、甘露糖胺和半乳糖胺组成,具体取决于特定同工酶。HRP同工酶至少存在 7 种。
酶活检测
一、方法:该方法用于使用连苯三酚作为底物测定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。

单位定义:一个单位的过氧化物酶在pH 6.0、20 ℃下,在20秒钟内从连苯三酚形成1.0毫克红陪酚。该单位等同于在25 °C每分钟~18 µM单位。
二、所需试剂和设备 1.0 M磷酸二氢钾溶液、1.0 M磷酸氢二钾溶液、过氧化氢,30% (w/w) 溶液、连苯三酚、比色皿和恒温分光光度计
1、试剂配制 使用超纯水(25 °C时 ≥ 18 MΩ×cm电阻率)制备试剂。
1.1磷酸盐缓冲液(100 mM磷酸钾缓冲液,pH 6.0,20°C)— 加入17.36 mL的1.0 M磷酸二氢钾溶液(P8709)。加入2.64 mL的1.0 M磷酸氢二钾溶液并用超纯水定容至200 mL。用1 N KOH或1 N HCl在20℃下调节至pH 6.0。将磷酸盐缓冲液储存在冰上。 1.2过氧化物溶液(0.50% [w/w] 过氧化氢[H2O2] 溶液)— 使用过氧化氢,30% (w/w) 溶液(H1009)在超纯水中制备1:60稀释液。
注意:制备新鲜稀释液用于对照和样品,并将溶液储存在加盖的4打兰小管中,置于冰上,避免暴露于空气。
1.3连苯三酚溶液(5% [w/v] 连苯三酚溶液)— 用连苯三酚(254002)和超纯水在琥珀色(或用铝箔包裹的)小管中制备50 mg/mL溶液。
注意:现配现用,并将此溶液避光保存在冰上。
1.4过氧化物酶溶液 — 在冷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制备10 mg/mL过氧化物酶溶液。在冷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制备含有0.45-0.75单位/mL过氧化物酶的工作溶液,现配现用。
注意:10 mg/mL原液可用于RZ因子测定。
三、操作流程 最终测定浓度 — 在3.00 mL反应混合物中,最终浓度为14 mM磷酸钾,0.027%(v/v)过氧化氢,0.5%(w/v)连苯三酚,和0.45-0.75单位过氧化物酶。
注意:一次只运行一个比色皿,因为最大速率出现在第一分钟。
1.移取以下试剂到合适的比色皿中:
试剂 |
空白样(ml) |
检测1(mL) |
检测2(mL) |
检测3(mL) |
超纯水 |
2.1 |
2.1 |
2.1 |
2.1 |
磷酸盐缓冲液 |
0.32 |
0.32 |
0.32 |
0.32 |
过氧化物溶液 |
0.16 |
0.16 |
0.16 |
0.16 |
连苯三酚溶液 |
0.32 |
0.32 |
0.32 |
0.32 |
2.倒置混合,并在适当恒温的分光光度计中平衡至20 ℃约10分钟。
注意:所有比色皿可同时孵育,但一次只读取一个比色皿。
3.然后添加: 试剂 空白样(ml) 检测1(mL) 检测2(mL) 检测3(mL) 磷酸盐缓冲液 0.1 – – – 过氧化物酶工作溶液 – 0.1 0.1 0.1
试剂 |
空白样(ml) |
检测1(mL) |
检测2(mL) |
检测3(mL) |
磷酸盐缓冲液 |
0.1 |
- |
- |
- |
过氧化物酶工作溶液 |
- |
0.1 |
0.1 |
0.1 |
4.立即通过倒置混合,并记录3分钟内的A420增量。对于所有测试和空白样,使用最大线性速率或0.5分钟间隔获取△A420/20秒。 适用性标准:△A420/20秒比率应在0.18-0.34之间。必要时可对酶浓度进行修改。
四、结果
计算公式
Units/ml=(△A420/20 sec样品 - △A420/20 sec空白)×3×df/(12×0.1)
式中:
3 = 测定的体积(以毫升计)
df = 稀释因子
12.0 = 1 mg/ml红陪酚在420 nm处的消光系数(内部测定)
0.1 = 使用的酶体积(以毫升计)